杨东源
太阳出生没过多久,我们便踏上了征程,一家家店铺好似没有睡醒,关着,这是黄厝西路,不过拐一下弯,就是另一番天地。黄厝中路与西路不同,白天有它的活力,晚上有它的特点,在这条街上总是人来人往上是大地的血脉。
我们来这里可不是闲逛,那是有目的而来的,了解厦门的风土人情,这岂不是简简单单,只要脸皮厚一点,这些任务就是囊中取物。
这次我有两个队友,张岳和小面包。队长,那就是周老师。任务一,采访。我决定先下手为强,看谁谁不合适,就认为那清洁工最合适,好机会不容错过,我赶忙下手为强:
“叔叔,你来厦门多久了?”
“15年了。”
“您住哪儿?”
“就这附近。”
“厦门什么事情让您印象最深刻?”
“……”
到后面我没有听清楚,似乎说没什么事,他说的很轻,似乎有一种噪音就能轻轻的掩盖。或许他太忙了,也许他害羞,或或许他是害怕,我就决定不再打扰他了。小面包和张岳顺其道而行,跟着我走,那么我的收获他们也可以分到。
活动中走街串巷,走了会儿街,窜了会巷,于是我们从黄厝社一直串到黄厝茂后。其间我采访了一位老者,是个回收废物的,他来了厦门八九年,他说一出来打工的,没有什么对他印象最深。是啊,一个打工的,一心一意只为挣钱,哪里会关注日常琐事啊?他住在自来水厂旁边,我的采访就此结束。
在小巷也有收获,例如闽南风格的建筑,各种风格纵横交错,各式各样,于是我就只观察老式建筑。不幸的是他们大多融入了新建筑,不过老建筑的门还是木质的。有两个门环。
我们走出小巷,回到大街,顺便了解一下海鲜,早起的鸟儿有虫吃,早起的人选择多,这次比以往都要找海鲜更加丰富。
我不太认识海鲜,像金线鱼啊,白银鱼啊,都是我没见过的。在市场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小伙伴,我们相互问候便纷纷离去。张岳去了小卖部,问了柜台大姐,她在厦门四十一年,是本地人。以经营小卖部为生,她似乎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。不过她告诉我们这里的建筑风格有很多古刹,现在大多数房子都是平房,有少数为尖头。
向前走,来到黄厝中路的尽头,便是会展南二路,我们在这里返回。
水果店中的青李像是生了病的李子,绿油油的。但真正第一次见到的是火参果。像火龙果又像榴莲,富含维生素C。
张岳任务完成后,我们继续走街串巷,帮助小面包完成任务。我们在小巷里停了许久便返回了。
时间仅过去一个小时,算是过了许久,小小的采访,让我们对厦门的风土人情又进一步了解了。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,他们的生活是灰白的。像是被生活掐着脖子,为了生活卖力,不抬头,不欣赏,只是埋头苦干。只有稳定经济来源生活自在,才能有时间去关注生活逸事。
陈思宇
上午小方老师让我们分批完成社会实践采访活动,出发前他对我们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和采访内容。
我们分队出发,一路上我埋头记下自己所走过的街道,过一会儿方老师让我们四人分开去采访。之后,我在一个水果摊上看见厦门特产水果:黄皮香蕉,人参果,苹果蕉,小香蕉,美人蕉……我觉得有个鸡屎果的名字挺有趣的,因为它的外形很奇特。
接着小方老师就带领我们来到巷口,他让我们看一看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。
我看见很多人在烧黄纸,方老师对我们说,今天是拜祭鬼神的日子。所以家家户户都烧黄纸。
下午万老师和我们一起去了海边,与平常不同,今天打的是沙滩排球。
刘恩予
今天数学课后,老师给我们任务第一是采访,了解他们的职业,询问他们来厦门的时间,再知道他们对厦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。最后得知道他们的住所。第二水果和海鲜哪些是没见过的?第三,寻找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,第四,记录走过的街道。我接收完这些信息之后便出发了。
我们先采访别人,走来个林文轩,就问:“您的职业是什么呢?”接着飞快的跑了不见了踪影。我跟着小李走着,见到没见过的人参果,还有些土黄色的,一根根角上长着渐变的微红,要是换成铁色,插上一根木棍就成狼牙棒了。
我们还去了菜市场,也没看见什么没见过的海鲜。
坏了,他俩采访了一位大伯,我一个人又不好意思,也不可能他们因为我而团访。我选择效仿林文轩,对象就他好弄一点,窜到他的旁边问他:“您好,我们有个实践活动,请问您的职业是什么?”
“揍你。”
“那你到厦门多久啦?”
“跟你一样。”
“您对厦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?”
“没有。”
“那你又住哪儿呢?”
“住天上。”
“被采访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吗?”
“我真的谢谢你。”
“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,祝你愉快,再见!”
采访之后我们还吃了冰激凌就回去了。
这是一个愉快的上午。
沈民杰
今天的活动叫生活实践小记者,就是要找三位本地或外地的人,对他们进行采访,问他们在这里住了多久了,喜欢什么美食。我们一路走着,看到开着的店没有招牌,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动漫人物,体现他们开的是什么店。往里走人越多,我们赶紧开始采访。第一位是看起来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,但这位老人可能看我们人太多了,就以为我们是坏人,就说了一句本地方言之后走了。我们的心情有一点低落,但我们还是有一点信心的,这两天走了没几步,我们在小巷口遇见了第二位被采访的人。看起来像一位本地大爷。可能他有事在身,说几句就匆匆的离开了。当时我们又兴奋又失落,兴奋是因我们成功问到了第一人,失落的是因为失败了。
曹大师看见我们这样就给我买了个甜筒作为鼓励,然后我们就换了个地方,这是一条乡间小道,这里有人在家门口祭祖,向前走一段路,我们看见一户四合院,一颗百年老榕树从墙中生长出来。可能就是名门望户了。
后来我们又问了几位哥哥姐姐,但都以失败而归,总结原因,这次失败一定是我们问的方法不对,下次要吸取教训。
朱泓恺
今天我们又干了一件有深刻意义的事情,走街串巷,了解并查访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我们正在街上走的时候,我忽然发现旁边有一家水果商店,我想起小方说让我们勇敢的话。于是我鼓起勇气走进水果商店,对老板说:“您好,我们正参加一个社会实践活动。我想问您几个问题你能回答一下吗?”
老板娘想了一会儿,然后问我:“小兄弟,你是几几年的?”
“初一升初二。”
“你家在哪里?”
“不在这里,我家在金华。”
这时他才告诉我,他是厦门本地人,在这边生活四五十年。这个地方环境又整洁又卫生,给我们的感觉很好。
我谢了老板娘,转身出了店铺,啊,又见到一个采访对象是一名环卫工人。这名环卫工人大概五六十岁的样子,正坐在路边用扇子扇风。
我单刀直入,开门见山的问了他好几个问题,他都告诉了,我走的时候他还说了一句Goodbye,弄的朱家兴他们几个都在旁边笑了起来。
我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看看房子。发现前面的房子很不一样,原因是因为这幢房子上面雕着一个小人,这小人是彩绘,穿着古代的官员制服,但我们那边房子没有这样的特色。
这时候小方老师说这就是具有闽南风格的房子,特点就是上端房梁成突出状,还雕刻蛇一样的龙,是闽南风格的特征。
这时,我忽然看见水果摊前面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水果,经过说明,我知道这种水果名叫芭乐。
芭乐俗称鸡屎果,因为外壳坚硬如鸡屎而得名。含糖量较低,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,与香蕉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。
很快,不到半小时我们就结束了采访,这次采访我了解了许多风土人情,许多事情,真是一次美好的体验。
张岳
上完英语课,小方老师来叫我们集合。
今天我们有一个采访。第一访三个人,内容是:来厦门几年了?工作是什么?厦门什么东西印象最深?住在哪儿?
我采访的第一位对象是清洁工,他说他在这里待了15年了,工作是清洁工,最深印象是打扫街道,家住黄厝社。
第二位是正在回收纸盒的工人,他说他来这里九年了,是一名回收工人,家也是住在黄厝社。
第三位是一位超市干活的阿姨,她说她一出生就在这里已经四十多年了,最深刻的就是卖东西,而她家住在黄厝茂后。超市是他父亲给她的,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,我认为作为一名劳动人,她真的太辛苦了。
第四位就不说了,没说上几句话就出来了。
朱子和
今天上午我们跟大家跟着老师举行社会实践活动,说是老师带着,其实是完全靠自己,主要任务是采访路人,问几个问题,比如:来厦门的时间?做什么职业?觉得厦门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?现在住在哪里?并且还要了解闽南特色的房子。还要了解自己没有见过的水果或者海鲜。
我一共采访了三位路人,第一位是小吃摊的老板,告诉我他来自上海,已经来厦门二十多年了,他说他曾经在码头工作,十分辛苦,现在生活好一点,做生意。说着他指着指他摊位前的路,厦门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变了好多。
第二位路人是一位便利店的老板,他说他和亲戚一起来厦门,已经来了十年了,刚好十年。之后他认为厦门最大的特点是环境变干净了。
因为前面两人都说环境变好了,我干脆就直接问了一位城市美容师——环卫工人,他告诉我他来了四年,一直都在做环卫工,为城市付出,现在住在黄厝社。
由于今天是中元节,家家户户都在祭祖,他们没有去坟上烧纸,而是在家门口用一个油桶,在桶上扎着孔眼,烟从孔里面冒出来,祭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东西。
海鲜我们见到的豆腐鱼和黄花鱼,水果,我们见到了红蕉芭乐。
朱家兴
今天上午太阳的推进器并没有多久,我们便踏上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今天的要求十分简单,出去做一项调查,采访三名对象,问他工作,来厦门的时间,住什么地方,以及对厦门的印象。了解水果和海鲜有哪些是没有见过的,可以记录下来。
这些问题似乎比较简单,可是对于从来不想和陌生人交流的我来说,却是比让我上天还难。
我们见到一个中年人,于是我上前问道:
“您好,叔叔,我们要做一个社会实践活动,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?”
“可以。”
“请问在厦门待了多久了?”
“十九年了。”
“您住哪里呢?”
“黄厝社。”
“您对厦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”
“我是开出租车的,平时乘车人多,生意好做。”
完成一个,接着又是一个,一段时间下来,我第一个完成任务。我还以为我是最后一名呢。
我没见过芭乐和红香蕉,芭乐又称为鸡屎果,富含维生素C,可以祛湿。红香蕉比香蕉的糖分更多。
今天一天又有不少见识。
倪浩闻
上好数学课,在日记本上写上问题,我们就出发了。语文课没了,《过故人庄》不用默了。(心中偷笑)
我们找到了一个大伯,白衣灰裤,个子很高,几乎有两个我那么高,他已经来厦门二十多年了,是个开店的掌柜。
下午我们来到黄厝海滩,果然渔民预期的没有错,这周有次大退潮,我们找到了一个小焦石,上面到处都是小螃蟹和青贝。我觉得他们很可爱,就没有抓他们。真是一处奇景呀,我羡慕自然,仰慕自然,更敬畏自然。后来我们又到了一个礁石岛,还有美丽的珊瑚,海水面被风轻轻拂过水面上,轻波荡漾。
在游回去的路上,我故意沉到海底摸了一个寄居蟹,老大了。
哦,忘了,我们和初中生打沙排,他们球发过来,就在球即将落地时,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球救回来,打过网兜,我们赢了。
朱敏睿
今天早上数学课下课的时候,老师说我们今天要出去采访三人。采访这几件事:住在哪里?来厦门多长时间了?做什么工作?
我心想我们又不是记者,干啥采访?
我采访的第一个人,他来了厦门五年了,我也想五年这么长时间。第二个人是补牙齿的。第三个人是来了十年。
我还见到了许多水果和海鲜,旺螺,银鱼,火参果,金芒等等
下午我们去了海边,今天是打沙滩排球。小学生打初中生,人多力量大,我们赢了。我们在海边抓到了好多好多寄居蟹。
今天可开心了,特别是采访,真逗。
黄飞翔
吃完早饭,上了一节课,我们就带着日记本跟老师去采访了。
采访内容:来厦门多少时间了?对厦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?做什么职业的?还要了解厦门有哪些海鲜,房屋有哪些特点。
我心想:要采访三个人,我还不知道怎么采访呢。
我跟着老师来到黄厝路,走了一会儿,我就看见了海鲜,有龙胆龟……走着走着,我看见一条街小吃街,厦门特色小吃。
我在水果店里找到了一个没见到过的水果火参果,它的颜色是土黄色的,但是火参果身上长了刺。我们走到一个路口,倪浩闻看见一位大伯,冲了上去,他问:“大伯,我们这里有一个采访,请问您几个问题可以吗?”
“可以。”
“你来厦门多久了?”
“20年了。”
我们问清楚了,和大伯说一声再见。
?
林文轩
今天事情是这样的,周老师跟我们说了规则,一开始我都听傻了,后来我才恍然大悟,今天要去采访并记录下来。要写出两种不知道的水果和海鲜,还要了解闽南特色,还要写你走过的街,这些项目可难倒我了,我可是社恐呀!
我,杨东源,张岳是跟着周老师的,一出门就看见两条路的告示牌。
黄厝西路和黄厝中路。我们继续往前走,我排在最后,紧紧的跟着杨东源一“羊”当先,率先采访了第一位人,是收纸板,年岁花甲的老人。看上去十分慈祥。他让我最惊讶的是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打工。后面,我们又了解了闽南的建筑风格,原来闽南有十分多的古刹。
今天最好玩的就是下午去海滩打沙滩排球了,说实话,让改没打过排球的人打球就是属于浪费。后来找了一些打过球的人打,总算逆转了局势。
今天真是充实的一天。
陈思宇
今天上午,小方老师让我们批去完成社会实践。
出发前他对我们说了一些注意事项及采访内容。我们分完队便出发了。
我们四个人走在大街上,采访到一个工地的施工人员。
其他人纷纷的去采访了,小方老师跟在后面给他们拍照,只有我一人,小方老师说你继续往前走。
我只能向前,看见一位卖水果的老板,我尝试着上前去问。但是他摆摆手表示不要来烦我。
我转过头发现了,方老师正站在不远处看着我。我不敢直视小方老师的眼睛,因为我没有采访到人。我觉得我的胆子还要更大一点。万老师说,还要再带我去。